浴佛儀式 - 索達吉堪布《入行論》講記

子三、意幻供養:

如云:浴拭妙衣飾,香薰花神饈,燈地室寶傘,意幻十二供。

其他論典中講了十二種意幻供養,並以偈頌的方式作了總結,下面對此一一介紹:

意幻供養可分為十二種:

馥郁一凈室,晶地亮瑩瑩,
寶柱生悅意,珠蓋頻閃爍。

一、沐浴:用旃檀薰染的浴室散發出撲鼻的芳香,水晶地晶瑩剔透,光彩奪目,打掃得十分清潔。光芒閃爍、各種珍寶的柱子上懸掛著閃光珍珠裝點的華蓋。

在藏傳佛教中,沐浴的儀式偈頌是相當多的。此處首先講了沐浴的地方,從顯宗來講,這也屬於一種觀想方法,我們應當經常以這種儀式對諸佛菩薩沐浴清凈。

有些人可能想:諸佛菩薩需要洗澡的話,那他們的身體是否也不乾凈呢?尤其是一些初學者、對大乘佛教一無所知的人,這方面的分別念特彆強。

這一點你們是不用懷疑的。《般若經》、《現觀莊嚴論》中說,得到了一地菩薩的果位,身上的不凈部分,如污垢、塵垢、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沒有了,更何況是佛陀了。之所以作這樣的沐浴,實際上是為了清凈我們相續中的罪業。因為佛陀是一切功德圓滿的智慧身體,如果把他作為對境,以清凈心來作沐浴的話,所有的資糧就會得以圓滿,所有的罪業就會得以清凈。

這種浴佛儀式,各教各派當中都有,包括小乘的佛教中也有。最典型的是新加坡的「衛賽節」,這一天各大寺院、佛教中心的門口裝飾著各式各樣的彩旗,人們將佛像置於花叢當中,舀取清凈的水,一邊念誦偈文一邊給佛像沐浴。雲南一帶也有這樣的儀式。據大乘經典記載,這種浴佛的功德是相當大的。現在很多佛教興盛的地方,如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台灣,每天都有許多人一邊念偈頌,一邊為佛作沐浴。

藏傳佛教中,在作沐浴儀式時,首先要準備一面明鏡,維那師以贊佛的偈頌進行讚歎,如果是釋迦牟尼佛,則念釋迦牟尼佛的偈頌,若是藥師佛,則念藥師佛的偈頌。然後一邊手持寶瓶,一邊觀想佛菩薩融入明鏡中,在明鏡上作沐浴。有些高僧大德給神山沐浴的時候,也是先通過觀想將其融入明鏡,然後一邊念偈頌一邊沐浴。

浴佛是佛教特別古老的一種傳統,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沒有什麼差別。作為修行人,我們應該懂得這些功德,如果不懂的話,可能會想在佛像上撒一點水有什麼用啊?所以,這裡的緣起與功德,大家一定要明確。

備諸珍寶瓶,盛滿妙香水,
洋溢美歌樂,請佛佛子浴。

在此,已備好盛滿塗香配成的悅意香水、鮮花的許多金等寶瓶,伴隨著歌聲樂音而請一切善逝及佛子沐浴。在寶瓶中裝滿妙香、薰香配製的甘露水和鮮花,手持金瓶、銀瓶、藍寶石瓶等各種珍寶瓶,對諸佛菩薩的身像進行沐浴,在念誦的同時播放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。

平時我們念《藥師經》或一些大的儀軌時,都有這樣的沐浴儀式。藏傳佛教的有些維那師,平時可以背誦幾百個讚頌詞,如果為釋迦牟尼佛作沐浴,只要將頂禮句中的「在釋迦牟尼佛前頂禮」改為「為釋迦牟尼佛作沐浴」就可以了。在作沐浴儀式時,首先是對佛陀進行沐浴,觀想釋迦牟尼佛、藥師佛、阿彌陀佛等諸佛融入明鏡,一邊念誦所有佛陀的名號一邊沐浴。然後是八大菩薩、聲聞緣覺,以及釋迦牟尼佛轉*輪的四大聖地或八大聖地等等。這種儀式需要很長時間,維那師一邊念誦《入行論》的這幾個頌詞,一邊作沐浴。在藏傳佛教中,不管格魯派還是寧瑪派都有這樣的儀式。

今天是文殊菩薩的降生日,恰好又是端午節,按照世間的習俗,很多人在今天用各種葯來洗自己的身體。這樣的沐浴,我認為有也可以,沒有也可以,最重要的是在釋迦牟尼佛的降生日或其他節日中,為佛陀作沐浴。如果你不習慣這種傳統,那能不能將佛像上的灰塵打掃一下,用清凈的水洗一下?不然的話,佛像、佛塔、佛經上面都是灰塵,自己收拾得特別乾淨,這樣沒有一種恭敬心,可能不太好。

我以前在一個居士家住過一段時間,他們家的廁所可能是新裝修了吧,是最乾淨的,卧室還算可以,佛堂是最髒的。我對他說:「你這樣完全是顛倒的,按傳統來講,佛堂是最乾淨的,佛像、經書應該讓人見而生喜,廁所比較乾淨就可以了!」

在座的諸位道友,你們不管有沒有單獨的佛堂,都應該將自己的佛像經常擦一下,藏傳佛教的有些老修行人,每天用羽毛、孔雀毛等拂拭佛像、經書、佛塔上的灰塵,你們如果也能經常對佛像佛塔作沐浴或擦拭的話,可以遣除自相續中的罪業,這種行為是平時不可缺少的。 


ZOOM會議
帳號 6495438616
密碼 azita
網址   pse.is/5mscv8

◎直播 reurl.cc/nz50p2
◎法本下載 reurl.cc/7XM5ak
◎六字大明咒共修   pse.is/5s772x